開發及產業沿革
演進歷史及年份。
1946年(民國35年)
- 地名大進村,是為表示此地已大力開墾,並期勉加強躍進發展而取名。(為典型之旱作農村:主要作物為花生、大豆、甘藷、水稻、茶、竹筍等,副作物為香茅、茅草、苧麻、生薑、樟腦油等;畜產為毛豬、雞。大部分農家養有水牛一頭做為耕地之用。)做山場工(伐木、木材搬運、開路、造林、伐草等)是農餘最主要的工作,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。
- 行政區更名為台北縣羅東區冬山鄉大進村。轄有小埤、中溪洲、檢查站、番仔豬椆、刺竹澳、淋漓坑、小湖桶、菁仔園、蚊仔坑、草漯等地。內員山、大湖桶山則劃歸大同鄉寒溪村,蚊仔坑口、相思林劃歸三星鄉大隱村。
- 小南澳分離教室更名為台北縣羅東區冬山鄉順安國民學
- 國民黨、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內戰,台灣之米、鹽、糖、煤、肥皂、火柴被搜運至中國大陸,民生物資極度缺乏。
- 設山林管理所(所址在江琳宅下方之山腳平台),管制木材外運及從事伐木、造林,砍伐淋漓坑、番仔豬椆、四方林山上之原始林木楠、樟、茄苳、楓等雜木。並在淋漓坑、番仔豬椆、四方林山坡種植樟樹。取消後在檢查站設林產物檢查站。
1958年(民國47年)
- 開始種植水果:李子。大進村的李子以清脆爽口,品質冠於全台聞名。
1971年(民國60年)
- 開始種植蓮霧、桶柑、金棗、柳橙、柚子等水果,豬隻、水牛已逐漸減少飼養。
1985年(民國74年)
- 李子因開花期適逢酸雨,結果率低,果實成長期又受雨水挾帶的泥塵危害。產量低價格下跌,已逐漸淘汰,轉作其他水果。
1986年(民國75年)
- 大進村已全面種植水果,宜蘭縣政府輔導成立大進觀光果園。
1988年(民國77年)
- 開始種植熱帶水蜜桃、高接梨,現今大進的山水梨、熱帶水蜜桃風味口感均佳。